四大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欧盟GALILEO,你了解吗?
时间:2022-08-05 浏览:25572
四大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欧盟GALILEO。
1、GPS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GPS功能:GPS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GPS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
GPS研发历程: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
GPS组成:GPS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4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
因此可以提供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
2、格洛纳斯(GLONASS)
GLONASS:俄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
GLONASS功能: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
GLONASS研发历程
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
俄罗斯 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
2009年,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
GLONASS组成
GLONASS由空间卫星系统(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测与控制子系统(即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即用户接收设备)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GLONASS星座共由24颗卫星(21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组成。24颗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这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度,每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度, 轨道高度2.36万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轨道倾角64.8度。
3、BDS
BD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DS开通: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BDS组成及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
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4、GALILEO
GALILEO: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
GALILEO组成: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组成。卫星轨道高度约2.4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
GALILEO历程:
2016年12月,已经发射了18颗工作卫星,具备了早期操作能力(EOC)。
全部30颗卫星(调整为24颗工作卫星,6颗备份卫星)计划于2020年发射完毕(未实现?)。
2019年7月14日,伽利略系统技术故障导致部分导航服务中断。
2019年8月18日,"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恢复正常。